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原始玉器的審美

原始人的視覺選擇對運動性形象有著特殊的神往,是形成原始玉器藝術造型和審美特徵的主要機制之一——動態美的根本原因。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長命鄉雉山村反山墓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玉魚,此器長4.9厘米,呈白色,頭部微凸,平唇,單圈圓眼,魚背略拱,腹部微弧,尾鰭分叉,刻有細線,富有動感。這顯然是製作者在視覺水平上,較好地把握了圖式的運動性結構。
    還有如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龜,所表現的形態都是運動性的,而且都各具特色:前者四肢作蜷伏狀,後者四肢作爬行狀。這些以運動為基本表現特徵的形式不僅體現了原始人對運動性形象的神往,而且還蘊涵了原始人勃勃的生命動律。
    在原始玉器的諸類作品中,能夠反映原始人的整體造型意識──一個重要的審美能力的形態造型不在少數。在這些作品的製作過程中,製作者充分依據原型的形象特徵,使原型的每一部分都體現得既簡練概括又恰如其分,而且相互之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協調性。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縣長崗鄉凌家灘一號墓出土一件原始文化玉人,高9.6厘米,玉質灰白色,玉人呈站立狀,頭戴圓冠,飾以方格紋,粗眉大眼,兩耳飾對鑽環孔,嘴上唇飾有鬍鬚,兩臂彎曲,十指張開握於胸前。臂上飾環,腰束寬帶,其整體比例勻稱,造型生動,雕刻方法簡捷明快,堪稱現存時代較早的玉雕人像精品,亦是原始人對整體造型把握的典型作品。
    當我們注意觀察新石器時代出現的大量的玉器造型時,就不難發現作為審美活動的造型特徵至少具有三個突出的表現:一是形象特徵部分在形式中被明顯地放大;二是大量的非特徵細節被省略,而使特徵部分得以突出;三是完全將特徵部分作為一種整體形象進行創作。
    比如天津市文化局文物處所藏的一件紅山文化玉獸形佩,器呈淡黃色,圓雕,外觀僅見獸首和獸身,無四肢,並特意突出表現其首部的特徵:頭頂兩半角,圓形大眼,吻凸起,用陰線刻劃眉鼻,形貌奇特而特徵明顯,整個身軀則光素無紋,省略了肢爪部分。
    另一件玉豬首形佩則更有特色:整個器形是一個肥大的豬首,眼睛所在部位由對穿大孔代替,面部有陰刻線多道,吻部前伸,略向上翹,鼻端有兩個窩狀鼻孔,短頸,頸下有短榫。此器較之前者,不僅將非特徵細節完全省略,而且把豬的最為鮮明的特徵──肥頭大耳極度放大,作為整器的造型。
    應該說,原始玉器的創造,無論是整個形象的把握,或是對局部特徵的表現,都在形式結構上被組織而獲得秩序來進行的。即使是玉器上一個個稚拙的刻劃符號,也決不是原始人漫不經心的刻劃。但原始藝術造型符號的結構和秩序感畢竟是超越視皮質機能的,它同時又是文化和審美心理各種機能對客體圖式組織的結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