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巧妙傳神的顧繡藝術

顧繡,是指以上海顧名世一家的刺繡技法和風格為代表的刺繡品。至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顧名世時開始著稱。顧名世多年為官,晚年修築露香園頤養天年,因此顧繡又被稱為「香園顧繡」。據徐蔚南《顧繡考》記載:「名世曾築園於今九畝地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故世稱其家刺繡為露香園顧繡,或顧氏露香園繡,或簡稱為露香園繡。」

    顧繡,在藝術境界上達到了較高層次,不僅能精刻細畫,巧妙傳神,深得名家畫意筆法,而且能師法自然,吸取自然界的優美形象,融會於繡品之中,使之更富有生活氣息。因此,顧繡問世之初便為時人稱賞。據明崇禎《松江府志》記載:「顧繡斗方作花鳥,香囊作人物,刻畫精巧,為他郡所未有而價亦最貴。尺幅之素,精者值銀幾兩,全幅高大者,不啻數金。」當時,各城鎮商埠中經營繡品的店舖,多以「顧繡莊」命名,以此招徠顧客。

    刺繡,俗稱「繡花」、「扎花」,以針引彩色絲線在絲帛織品上穿刺造型構圖。我國刺繡工藝歷史悠久,早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就有不少的記載,《考工記·畫繢》云:「五彩備謂之繡。」漢代王充《論衡》中也記有:「齊郡世刺繡,恆女無不能。」說明了齊地刺繡的普及。目前所見最早的刺繡實物有戰國長沙楚墓出土的鳳紋繡殘片。刺繡工藝的發展,從開始到隋唐五代,大都是屬於實用的範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