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北方瓷都」話鈞瓷

談起景德鎮,大家都知道是中國著名瓷都,可是,說到「北方瓷都」乃鈞瓷之鄉神垕鎮,熟悉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神垕鎮位於河南省中部的禹縣,這裡最豐富最寶貴的資源,就是那有點神奇的土。君不見,神垕的「垕」字,乃由「後」字與「土」兩字疊加而成,前面再以一個「神」字相伴,豈不就是神來之土的意思。

  神垕鎮製作瓷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不過,那時的工藝以及製作的瓷器,較中國其它地區的大致相同。直到宋代,也就是十世紀中期,這裡的制瓷技術才發生重要變化:當時的藝人利用氧化銅、氧化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製出藍中帶紅或藍中帶紫的色釉。這就是鈞瓷。

  鈞瓷的出現,使得神垕鎮瓷窯一躍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宋徽宗趙佶更是下旨欽定鈞瓷為宮中專用物品,民間不得使用。公元十二世紀初,宋朝皇室南遷,鈞瓷生產毀於戰亂,於是傳世的宋代鈞瓷便成為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一時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到了十六世紀末,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竟以「鈞」字犯了他的名諱而敕令封閉鈞窯。鈞瓷生產從此停歇了三百多年。

  鈞瓷的特色在於窯變。各件鈞瓷製品所用同樣的土,上同樣的釉,在同一座窯裡燒製,但出窯後的色彩卻各不相同,這便是窯變使然。據知,窯變不僅與原料、燃料、釉料、爐溫有關,也和季節、氣溫、濕度有關,甚至還和它們在室內所放的位置有關。可謂開爐之前,送進去的是一窯的謎,謎底只有在出窯後才能揭開。真是「進窯一色,出窯萬彩」。窯變使鈞瓷變化無窮,從不重樣,但這也使其不可能發展為定向生產,且成品率很低,故素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由此,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道不清是哪朝哪代,有一位窯工,燒出了一個精美絕倫的鈞瓷花瓶,博得皇帝專愛,降旨讓窯工再燒一個。可憐窯工燒了一爐又一爐,怎麼也燒不出第二個來。但官府威逼,限期一定要出珍品,否則就要所有窯工的腦袋。日子一天天過去,在燒最後一爐窯時,一窯工之女決然獻身,投身於熊熊窯火之中,以此換來了一件稀世珍品,拯救了所有窯工。這就是神垕人頂禮膜拜的窯神娘娘的來歷。

  傳統的鈞瓷產品大多是擺放在室內的裝飾品,有瓶、尊、爐、鼎等等。鈞瓷的顏色基調是紅和紫,然而同樣是紅,卻紅得不同,有海棠紅、硃砂紅、雞血紅、胭脂紅、火焰紅等;同樣是紫,也紫得不同,如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等。更奇妙的是各種顏色互相滲透、融合,紅中透紫、紫中泛青、青中寓白、白中藏紅,就像雲彩一樣變幻無窮。如果在晶瑩透亮的彩釉裡又顯現出魚籽紋、蟹爪紋、蚯蚓走泥紋和珍珠點等如星似線的釉紋,那便是極為難得的上等珍品。如蚯蚓走泥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冰片紋,如似裂紋,卻又藏在面釉之下,看得到摸不著,已經成為鈞瓷的重要特徵。還有些釉面更是奇妙,它們在窯變中形成一幅幅自然圖畫,景隨人意,栩栩如生,真是歎為觀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