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音 娛樂部落's Archiver

ertebewwr1526 發表於 2013-1-13 05:18

大元遺珍:元青花雲龍紋高足杯

景德鎮元代青花瓷的形成至成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古瓷,在萬股歷史遺物中保存最為豐富,出土也最多。不論完整的還是破碎的,都是歷史的見證,這對研究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具有重要價值。

       高足杯是一種受蒙古族文化影響、極具時代特徵的器物。高足杯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稱“把杯”。其功用為盛裝蒙古貴族喜愛的乳酪、馬奶,甚至是“忽迷思”(用馬乳製作的酒),即當奶杯、酒杯使用,元貴族使用的金銀器也多以高足杯形式出現。高足杯堪稱元代最流行的實用器具,因其便於端拿,朝鮮的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諺解》稱其為“上馬杯兒”。1975年,吉林省博物館在全省文物普查時,於內蒙哲裏木盟科左中旗腰力毛都公社南哈拉吐達大隊,徵集到元青花雲龍紋高足杯一只(見圖)。

       此杯通高11.4釐米,可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碗形,下部為圓柱形。碗為深腹撇口,高5.4、口徑13釐米。足為上細下粗的圓形空筒狀,足的外表有間距相等的三道凸起弦紋,視之如竹節狀,足徑4.1釐米,足內中空無釉。元代瓷器造型較多,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出現的一個新品種,其足高超過杯高是元代高足杯的顯著特點之一。高足杯的器型雖然足細而高,但由於比例適當,使器物顯得端莊、秀麗。

       從釉色看,此高足杯的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調深沉。元代的青花原料有國產和進口兩種,所謂的“至正型”元青花使用的多為進口料。此高足杯的青花色調有深有淺,龍頭、龍爪部分均有結晶斑深入胎骨,為典型的進口料“蘇麻離青”之呈色。“蘇麻離青”因為含鐵量高,經高溫燒制後自然形成黑色的鐵結晶斑;而仿品由於使用的青料不同(“蘇麻離青”在成化後期已斷絕),往往刻意描畫這種鐵斑,難與真品神似。這為我們鑒別青花瓷器真偽的最重要依據之一。素胎勾勒,鈷料呈色,釉下彩繪,元代青花瓷的出現,以其色調清新,紋飾素雅,釉色瑩潤,色調猶如中國水墨畫般明淨素雅而備受推崇。

       從紋飾看,此高足杯為青花加模印,這種將印花與釉下彩相結合的技法是元代的創新,這種裝飾手法是受青白瓷印花工藝的影響而形成的。該件高足杯的內壁是模印的暗花龍紋,兩條龍首尾相接,呈奔騰追逐的狀態。這種用模將花紋印在坯上的方法,當時比較盛行,龍紋之凸起產生了淺浮雕的藝術效果,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外壁所繪青花龍紋,主題紋飾是一條遊龍,其間繪四朵雲紋,筆意深沉有力,青色豔麗之中又帶古樸,風格生動豪放。杯的內口周邊繪有十三組雲卷紋圖案。內底中央繪一團花。杯的內外用兩種裝飾方法所表現出的龍紋,都是張口,頭部向上揚,龍發後披,頭上生有兩個分叉的長角,龍髭、髯、胡、髦俱全,細頸纖身,全身披鱗,背上的鰭排列整齊,有力的四肢伸著三爪(內壁暗紋龍為四爪),形象完美、生動。從此龍的形體和姿態看,顯現了元代龍紋的特徵。

       這件元青花雲龍紋高足杯,無論從器型、釉色或紋飾看,均反映出元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特徵,為研究我國青花瓷發展歷史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